electrify.tw
沒有結果
瀏覽全部結果
  • 首頁
  • 超級充電站
  • 訂車懶人包
  • 電車新聞
  • 電車知識
  • 電車配件
  • 人工智慧
  • 網路資源
  • 電車保險
  • 聯絡我們
聯絡我們
  • 首頁
  • 超級充電站
  • 訂車懶人包
  • 電車新聞
  • 電車知識
  • 電車配件
  • 人工智慧
  • 網路資源
  • 電車保險
  • 聯絡我們
沒有結果
瀏覽全部結果
electrify.tw
沒有結果
瀏覽全部結果
首頁 電車新聞

特斯拉發表 Master Plan Part 4!比起夢想藍圖更像是一個沒有 KPI 的計畫

electrify.tw 作者: electrify.tw
2025 年 9 月 2 日
閱讀時間:4 分鐘
A A
特斯拉發表 Master Plan Part 4!比起夢想藍圖更像是一個沒有 KPI 的計畫

特斯拉正式發表《Master Plan Part 4》(大計劃第四部分)。不同於一般產業計畫常見的時程表與績效指標,這份長達兩千多字的內容,搭配 1 分 24 秒的官方影片,更像是一份理念宣言,核心圍繞「永續豐裕(sustainable abundance)」,卻沒有提供具體數字或落地目標,看起來更像是一份「沒有 KPI 的計畫」。

本文主要內容

特斯拉 Master Plan Part 4 強調永續豐裕
五大指導原則凸顯科技創新驅動社會成長
AI 與人形機器人納入核心戰略但挑戰艱鉅
股東大會揭示歷史脈絡並延續產品布局
社群與外界反應凸顯計畫缺乏執行細節

自 2006 年起,Elon Musk 便透過 Master Plan 系列勾勒特斯拉的發展藍圖,從最初的電動跑車到平價量產車,再到能源生態與自駕技術,每一階段都對全球電動車產業與新能源布局帶來深遠影響。如今,Part 4 將焦點轉向 AI、自駕與人形機器人的整合,企圖進一步重塑交通、能源與勞動的基礎。

特斯拉 Master Plan Part 4 強調永續豐裕

特斯拉在官方 X 公布《Master Plan Part 4》全文,並同步釋出一支約 1 分 24 秒的影片摘要。影片以演講式語氣傳達核心理念,而文章則以系統化架構闡述特斯拉的戰略方向,內容涵蓋引言、五大指導原則、技術案例、歷史脈絡與挑戰。

We’re accelerating the world’s transition to sustainable abundance https://t.co/izyrlC5QP5 pic.twitter.com/phlZ9a2NRY

— Tesla (@Tesla) September 1, 2025

在引言部分,特斯拉重申「無妥協的永續發展」作為北極星目標,並以「人類是製造工具的生物」(Humans are toolmakers)來界定自身角色,強調公司致力於透過低成本、大規模製造,將改善人類生活的實體產品落實於日常。文章指出,過去近 20 年的投入——從電動車到能源產品,再到人形機器人的研發——都是為了奠定今日「AI 與實體世界結合」的基礎。

推薦閱讀

特斯拉 J.D. Power 調查最高分卻未得獎?Model 3 後驅長續航剛上市就降 4.3 萬

彈射起步模式登場!全新 Model Y Performance 確認加入直線競速功能

特斯拉全新 Model Y Performance 改款重點與世代差異一次看懂

五大指導原則凸顯科技創新驅動社會成長

在《Master Plan Part 4》中,特斯拉提出五大指導原則,並透過具體案例加以說明:

  1. 成長無限:成長不必以犧牲為代價,科技與創新能突破資源限制。文章引用工業革命、半導體與網際網路的例子,說明技術如何擴展經濟機會並強化社會連結。
  2. 創新消除限制:從馬車到燃油車,再到電動車的演進,突顯特斯拉如何帶領產業跨越電池成本與規模化的瓶頸。
  3. 科技解決具體問題:特斯拉強調每一代產品都比前一代更有效率、更永續,例如太陽能加上儲能能提升電網可靠度與成本可負擔性;自駕車改善城市交通效率;人形機器人 Optimus 則能接手單調或高風險的工作。
  4. 自動化必須造福全人類:文章指出,「我們如何發展並使用自動化,應以能否提升人類處境作為準則」(How we develop and use autonomy… should be informed by its ability to enhance the human condition),強調自駕與 AI 的發展必須真正改善人類日常生活。
  5. 普及推動成長:科技唯有在價格可負擔、規模化普及後,才能真正促進社會繁榮,並讓人類最大化最稀缺的資源——時間。

AI 與人形機器人納入核心戰略但挑戰艱鉅

特斯拉在《Master Plan Part 4》中,將自駕技術與人形機器人 Optimus 提升至與電動車及能源產品同等的重要性。文章指出,自駕車能提升交通的可負擔性與安全性,同時減少污染,對高密度城市尤其關鍵。

Optimus 被視為改變勞動模式的核心,不僅是補足人力缺口,更能承擔「特別單調或危險的工作,現在可以用其他方式完成」(Jobs and tasks that are particularly monotonous or dangerous can now be accomplished by other means),讓人類得以將時間投入更具價值的事務。

文章也坦言,「要克服這項挑戰將會極其困難」(the challenge will b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overcome),承認「消除稀缺」是一條艱鉅的道路,勢必伴隨挫折與批評,甚至可能被視為「不可能」。不過,文章同時強調,「一旦我們克服這個挑戰,批評者會發現那些他們曾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確實是可能的」(once we overcome this challenge, our critics will come to see that what they once thought was impossible is indeed possible)。

Elon Musk 在文章中引用「所有值得走的旅程都很漫長,而它們都始於第一步」(All worthwhile journeys are long. And they all begin with a first step.),呼應特斯拉的發展軌跡——從 Roadster 到 Model S、Model X,再到 Model 3 與 Model Y,每一步都累積了動能,如今則正準備迎接新一輪「飛躍」。

股東大會揭示歷史脈絡並延續產品布局

在 2024 年 6 月的股東大會上,Elon Musk 曾預告 Part 4 正在規劃,並形容這將是一項「史詩級計劃」(epic)。同場特斯拉也宣布將推出 3 款新車,以回應外界對 Model 3 與 Model Y 車型逐漸老化的疑慮。這些訊息與 Part 4 彼此呼應,為特斯拉未來的產品線與技術方向奠下基礎。

回顧至今,Master Plan 系列始終深刻影響特斯拉的策略路徑。以下表格整理各版本重點,能更清楚凸顯 Part 4 的特殊定位:

計畫版本發表年份核心內容實際影響
Part 12006先推高端跑車,再導入平價車型,並延伸至太陽能Roadster、Model S/X 與 Model 3 相繼問世
Part 22016整合太陽能與儲能,涵蓋全車系,推進自駕與共享Solar Roof、Tesla Energy 落地,自駕技術進一步擴展
Part 32023勾勒全球能源轉型藍圖,聚焦電動化與資源效率成為產業與政策參考架構
Part 42024聚焦 AI、自駕與人形機器人,倡議「永續豐裕」發表理念性宣言,但缺乏具體 KPI

社群與外界反應凸顯計畫缺乏執行細節

在社群平台 X 上,不少網友以「there is no plan」等留言調侃 Part 4,認為內容缺乏明確的執行細節,更像一場 TED Talk,而非具體商業計畫。評論人士則指出,這份文章雖帶有啟發性,但難以成為投資人評估的依據。

另一方面,也有觀察人士回顧過往的 Master Plan,指出即便當初內容顯得抽象,仍成功催生 Model 3 與 Gigafactory 等重大專案。這讓部分產業分析認為,即使 Part 4 現階段看似「沒有 KPI」,仍可能成為特斯拉持續擴張並整合 AI 的核心敘事框架。

支持者視其為 Tesla 的「王牌」,期待透過自駕、Optimus 與能源技術翻轉稀缺,並帶來時間與財務上的雙重效益。批評者則憂心公司過度依賴自治技術,若進展不如預期,將衝擊汽車本業,同時質疑 Elon Musk 過去承諾一再延宕。

另有中立觀點認為,計劃雖補充了永續能源藍圖,但執行難度極高,市場信心不足。整體而言,X 上的討論同時交織期待與疑慮:支持者視之為轉型里程碑,懷疑者則警告高風險,顯示《Master Plan Part 4》已成為社群與投資圈的焦點。

延伸閱讀

開始籌劃Master Plan 大計畫第4 部份!Elon Musk:絕對會是史詩級的

特斯拉Q1 全體會議:Master Plan Part 4 與關鍵技術更新一次看

時代雜誌揭露Elon Musk「待辦事項」?本人親回:部份錯誤

若您有意在住家或營業場所導入 Tesla Powerwall 儲能系統,以降低停電風險、提升供電穩定性,可透過全台安裝量第一的 Powerwall 原廠認證安裝廠商 崧象智能 LINE 官方帳號 預約諮詢,並享有本站專屬電機場勘預約折扣。

若覺得本站內容實用,歡迎追蹤 LINE TODAY、Google 新聞 與 Facebook 粉絲專頁,日後查找用車資訊更方便。若有任何問題或建議,歡迎加入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 聯繫。

Mio MiVue R888W3 三鏡頭行車記錄器
標籤: Elon MuskGigafactoryMaster PlanModel 3Model SModel X影片
electrify.tw

electrify.tw

關注電動車、人工智慧、永續能源與智慧城市等關鍵議題,深入探索新興技術如何重塑生活樣貌與產業未來,並持續追蹤數位轉型與相關政策發展。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

特斯拉 J.D. Power 調查最高分卻未得獎?Model 3 後驅長續航剛上市就降 4.3 萬
電車新聞

特斯拉 J.D. Power 調查最高分卻未得獎?Model 3 後驅長續航剛上市就降 4.3 萬

2025 年 9 月 1 日
彈射起步模式登場!全新 Model Y Performance 確認加入直線競速功能
電車新聞

彈射起步模式登場!全新 Model Y Performance 確認加入直線競速功能

2025 年 8 月 31 日
特斯拉全新 Model Y Performance 改款重點與世代差異一次看懂
電車新聞

特斯拉全新 Model Y Performance 改款重點與世代差異一次看懂

2025 年 8 月 30 日
特斯拉需要電子後視鏡嗎?實測 Mio R888W3 三鏡頭補足監控死角
電車新聞

特斯拉需要電子後視鏡嗎?實測 Mio R888W3 三鏡頭補足監控死角

2025 年 8 月 29 日
特斯拉 Model Y Performance 全新改款正式登場 歐洲中東同步開放訂購
電車新聞

特斯拉 Model Y Performance 全新改款正式登場 歐洲中東同步開放訂購

2025 年 8 月 29 日
特斯拉 FSD 澳洲紐西蘭正式上線!針對左駕重新訓練、HW4 車款先行
電車新聞

特斯拉 FSD 澳洲紐西蘭正式上線!針對左駕重新訓練、HW4 車款先行

2025 年 8 月 29 日
特斯拉需要電子後視鏡嗎?實測 Mio R888W3 三鏡頭補足監控死角

最新文章

特斯拉 J.D. Power 調查最高分卻未得獎?Model 3 後驅長續航剛上市就降 4.3 萬

特斯拉 J.D. Power 調查最高分卻未得獎?Model 3 後驅長續航剛上市就降 4.3 萬

2025 年 9 月 1 日
彈射起步模式登場!全新 Model Y Performance 確認加入直線競速功能

彈射起步模式登場!全新 Model Y Performance 確認加入直線競速功能

2025 年 8 月 31 日
特斯拉 Cybertruck 酒駕自撞燒死!車禍斷電門打不開如何手動解鎖

特斯拉 Cybertruck 酒駕自撞燒死!車禍斷電門打不開如何手動解鎖

2025 年 8 月 30 日
特斯拉全新 Model Y Performance 改款重點與世代差異一次看懂

特斯拉全新 Model Y Performance 改款重點與世代差異一次看懂

2025 年 8 月 30 日
特斯拉需要電子後視鏡嗎?實測 Mio R888W3 三鏡頭補足監控死角

特斯拉需要電子後視鏡嗎?實測 Mio R888W3 三鏡頭補足監控死角

2025 年 8 月 29 日

熱門文章

  • AI 韓式證件照!Gemini 2.5 Flash Image 妝髮服裝形象照 10 秒搞定

    AI 韓式證件照!Gemini 2.5 Flash Image 妝髮服裝形象照 10 秒搞定

    0 分享
    分享 0 轉推 0
  • 回應美國進口車關稅調整!特斯拉 Model 3、Model Y 限時優惠最高降 10 萬

    0 分享
    分享 0 轉推 0
  • 特斯拉 Model Y Performance 全新改款正式登場 歐洲中東同步開放訂購

    0 分享
    分享 0 轉推 0
  • 特斯拉需要電子後視鏡嗎?實測 Mio R888W3 三鏡頭補足監控死角

    0 分享
    分享 0 轉推 0
  • 馬斯克再批 LiDAR 不安全!特斯拉堅守純視覺技術自駕方案

    0 分享
    分享 0 轉推 0
electrify.tw

關注人工智慧、生活科技及永續能源等相關議題,探討這些新技術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Copyright © 2025 electrify.tw All Right Reserved.

沒有結果
瀏覽全部結果
  • 首頁
  • 超級充電站
  • 訂車懶人包
  • 電車新聞
  • 電車知識
  • 電車配件
  • 人工智慧
  • 網路資源
  • 電車保險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25 electrify.tw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