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於 2025 年 3 月 26 日宣布,自 4 月 2 日起,將對所有未在美國境內組裝的汽車加徵 25% 關稅,並同步啟動「互惠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將當日稱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此項新措施不僅改變汽車進口條件,也擴及全球貿易對象,對國際汽車產業與供應鏈造成廣泛衝擊。
本文主要內容
關稅擴及全球:組裝地成關鍵標準
根據白宮公告,此次新政明確指出,關稅將以現行 2.5% 的基準稅率為起點,額外加徵 25%,總稅率達 27.5%。課稅標準以最終組裝地為準,與零件來源無關。即使車輛含有美國製零件,只要最終未在美國境內組裝,仍須適用新稅率。

川普表示,這項措施是為了「保護美國汽車產業與工人」,並強調政策適用所有國家,無任何例外。與外界先前預期僅針對中國、德國等貿易逆差國不同,實際實施範圍全面擴大,顯示政策重點已轉向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
稅率具彈性:互惠關稅同步上路
同步啟動的互惠關稅政策,原本市場預期將採取「你課多少,我也課多少」的對等原則,針對長期對美徵收高關稅的國家進行對等報復。然而,川普表示,實際稅率將視各國情況調整,有些甚至可能「比他們對我們徵的還低」。

他強調:「我們將對所有國家徵稅,但會是慷慨且合理的做法。」此項策略顯示,美國在執行互惠關稅時將保留操作彈性,強調「公平」而非絕對對等,具體稅率尚未全面公布。
本土車廠受惠:特斯拉成最大贏家
對美國國內車廠而言,這項政策可望帶來直接利多。特斯拉在加州與德州生產的車輛不受新關稅影響。根據其 2024 年財報,美國市場占總銷量約 45%,約為 85 萬輛,所有產品均於美國境內組裝,將因競爭對手進口成本上升而相對受惠。

其他車廠如 Ford、General Motors 雖在美國設有工廠,但部分車型仍於墨西哥組裝,例如 Ford Mustang Mach-E、GM Chevrolet Blazer 等,未來將須繳納高額關稅,恐影響其定價策略與利潤結構。
進口品牌承壓:供應鏈恐須重組
Toyota、Honda 等日本車廠雖在美國設有產線,但部分車型如 Toyota Corolla、Honda Civic 仍由海外進口,可能成為首波受影響的產品。根據美國海關資料,2024 年自墨西哥與加拿大進口的汽車總值分別為 1,200 億與 500 億美元,新政策上路後,這些進口車將面臨 27.5% 的額外成本壓力。

德國車廠如 BMW、Mercedes-Benz 雖在美國南部設有組裝據點,但進口車占比仍高,未來將須重新評估產能配置,以因應政策變動。
解放日登場:美國製造政策再升級
川普將新政策實施日定為「解放日」,象徵結束美國在汽車貿易上多年來的「不公平待遇」。他指出,過去美國僅對進口車徵收 2.5% 稅率,遠低於中國的 25%、歐盟的 10% 等主要市場。

這項政策延續川普一貫的貿易保護主義立場。自 2017 年上任以來,他陸續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並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促成《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此次將關稅擴及全球,代表美國貿易政策將持續以「美國製造」為核心推進。
選購特斯拉新車,可使用 TESLAGURU 的推薦連結 於官網訂購,或告知銷售顧問專屬推薦碼「10788」即可獲得 NT$8,000 購車優惠,若您在考慮購車或即將交付新車,可以加入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 領取新車交付指南及相關工具,若有任何問題,也可隨時透過 LINE 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提供即時協助。
如果您覺得 TESLAGURU 的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追蹤 LINE TODAY 並訂閱 Google 新聞,未來搜尋用車知識更容易找到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