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國道一號南下楊梅休息站匝道發生一起 Hyundai IONIQ 5 電動車自撞起火事故,造成 4 人死亡、4 人重傷的重大傷亡。近日,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TTSB)公布事實資料報告,詳實重建整起事故過程。
本文主要內容
這份報告不僅揭示車輛輔助系統與道路設計上的關鍵缺失,也點出長期遭忽視的乘車安全問題,層層因素交錯,最終釀成這場原可避免的悲劇。
事故還原:一場人、車、路的系統性失靈
根據運安會報告,事故車輛當時以約 100 km/h 的速度行駛,駕駛經解剖後確認未有酒精或藥物反應。進入休息站的穿越性左彎匝道時,車輛未隨道路彎曲轉向,直接正面撞上分隔島鼻端。撞擊發生後僅 3 秒,車輛底盤下方因高壓電池組破裂迅速起火,火勢瞬間吞噬車頭。
報告中對同型車的實測,成為釐清事故關鍵的依據。測試顯示,當 IONIQ 5 啟用車道置中輔助(LFA)功能時,系統會在進入該匝道彎道初期自動且無聲地解除方向盤控制,僅在儀表板上以閃爍圖示提示。這種近似「自動退出責任」的設計,容易使駕駛在未察覺的情況下錯過接管時機。
更值得關注的是,根據副駕駛座乘客的訪談,車輛先前就曾發生 ADAS 系統突然偏離車道的情況,顯示系統穩定性問題早有前例,並非首次出現。

風險剖析一:致命超載與兒童安全疏忽
報告揭示了本起事故中最令人痛心的人為疏失:一輛核定 5 人座的車輛,竟違規超載搭載 8 人(含 2 名成人與 6 名孩童)。
- 未使用兒童安全座椅:車上 6 名孩童全數未依規定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 孩童由乘客抱在腿上:其中 2 名孩童分別坐在前、後座乘客腿上,在撞擊瞬間承受最直接的衝擊力。罹難的 4 人中,就包含這 2 名孩童。
事故發生後,救援過程亦充滿困難。報告指出,後座孩童因撞擊而相互堆疊,並被安全帶纏繞,現場民眾與員警最終動用刀具割斷安全帶,才順利協助脫困。
推薦閱讀:特斯拉沒電時如何緊急開門?各車型手動解鎖裝置位置一次看
不過,針對部分網路傳聞稱電動車撞擊後車門會鎖死,本次報告中的救援細節倒是提供了具體澄清。根據報告記載,事故發生後,率先到場的民眾與員警成功開啟左、右後車門,並無明顯受阻。報告中特別註明:「現場人員未表示開啟車門有困難」。隨後抵達的消防人員亦順利開啟前座車門展開搶救。

風險剖析二:早已事故頻傳的瑕疵匝道
報告明確指出,事故匝道在幾何設計上存在重大缺陷,早已不符現行設計規範:
- 平曲線長度嚴重不足:該匝道的平曲線長度僅約 35 公尺,遠低於《公路路線設計規範》建議的 85 公尺。
- 鼻端距離過近:匝道內、外側分隔島的鼻端距離僅 33 公尺,同樣明顯低於規範建議的 90 公尺。
事實上,該路段自 2021 年底通車以來,已累積 14 起事故,其中有多達 11 起發生於分隔島鼻端,顯示其設計缺失早已成為常態性的行車風險。
然而,在本次運安會報告公布前,面對外界對事故頻傳的質疑,主管機關高速公路局(高公局)多次表示該處匝道設計「符合規範」,並將事故原因歸咎於用路人超速或操作不當。相關改善措施也僅限於增設標誌、減速標線等「軟性」引導,未對設計本身進行結構性檢討。
運安會此次報告則透過客觀數據,直接駁斥高公局的說法,證實該匝道在幾何設計上確實未達現行標準,也凸顯工程單位在面對設計爭議時,長期存在迴避核心問題的傾向。

風險剖析三:落後法規下的輔助駕駛系統
本案中 IONIQ 5 的 ADAS 系統之所以能在功能尚未完善的狀態下合法上路,根本原因在於現行法規仍顯落後。報告指出,事故車屬於「既有型式」延伸審驗車型,僅需符合舊版的 UNECE R79-01 法規。而該版本尚未針對先進駕駛輔助轉向系統(ADASS)訂定明確的控制權交接與警示標準。
這類問題在台灣並非個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多起發生於國道的 ADAS 車輛追撞緩撞車事故。根據統計,2023 年國道共發生 121 起施工車輛事故,其中有高達 77 起肇事車輛配有駕駛輔助系統。部分系統因演算法限制,難以辨識靜止或低速行駛的工程車,且在功能失效或自動解除前未提供足夠的聲響或震動提示,導致駕駛過度信賴系統,最終釀成事故。
推薦閱讀:撞上緩撞車要賠多少?2025 年衝撞防撞車廠牌、車型總整理
這也反映出台灣現行車輛審驗制度的消極與不足:主管機關多仰賴車廠提供的書面資料進行審查,缺乏針對本地複雜道路情境(如特殊匝道、移動工程等)的強制實地測試與驗證機制,讓尚未成熟的系統得以上路,埋下潛在風險。

風險剖析四:淪為調查黑箱的 EDR 數據
報告坦言,事故車輛的事件資料記錄器(EDR)因國內缺乏解碼工具,目前相關資料仍須等待 Hyundai 原廠協助才能取得。此一困境凸顯,當事故發生時,調查權與數據解釋權竟完全掌握在車廠手中。若多數車廠的 EDR 資料長期維持封閉狀態,未來 運安會 在調查類似事故時恐將持續受限,事故真相也將難以被有效且公正地還原。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車廠已將數據透明視為安全責任的一部分。以特斯拉(Tesla)為例,其在全球建立了標準化的 EDR 解碼機制。事故關係人或調查單位可透過其公開平台,上傳從車輛擷取的 EDR 原始檔案,系統即可自動產出詳細報告,內容涵蓋碰撞前後數秒內的車速、方向盤角度、煞車與油門深度、安全帶狀態,甚至 Autopilot 系統的介入狀況等數十項關鍵數據。
此一機制在過去多起全球矚目的事故調查中扮演關鍵角色,使釐清駕駛行為與系統責任歸屬成為可能,也成為車廠推動事故數據透明化的重要參考標竿。

報告之後:誰該為這場系統性失靈負責?
運安會所發布的事實資料報告,客觀呈現相關數據與證據。然而,這些事實所揭示的,指向一個更深層的結論:這起悲劇並非偶然,而是台灣在乘車安全教育的忽視、道路設計標準更新的遲緩、輔助駕駛系統審驗的缺位,以及事故數據開放透明機制的不足等多個層面,出現系統性失能所導致的結果。若未從根本推動改革,類似事件恐將持續發生。

特別說明:本文所有關於事故本身之事實陳述,均引述自運安會公布之事實資料報告。依其定義,該報告僅負責呈現已知的客觀事實與調查過程,其本身不包含對事故原因的官方結論或改善建議。本文為提供更深入的結構性分析,額外整合了部分行業背景資訊進行對比,相關分析與觀點屬作者評論。
延伸閱讀
特斯拉 Cybertruck 酒駕自撞燒死!車禍斷電門打不開如何手動解鎖
國道連環追撞存活率最高?碰撞安全測試特斯拉 Model 3 獲優秀評級
若您有意在住家或營業場所導入 Tesla Powerwall 儲能系統,以降低停電風險、提升供電穩定性,可透過全台安裝量第一的 Powerwall 原廠認證安裝廠商 崧象智能 LINE 官方帳號 預約諮詢,並享有本站專屬電機場勘預約折扣。
若覺得本站內容實用,歡迎追蹤 LINE TODAY、Google 新聞 與 Facebook 粉絲專頁,日後查找用車資訊更方便。若有任何問題或建議,歡迎加入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 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