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發生後,即使車輛已完成修復,「事故紀錄」仍可能影響未來轉售價格,對車主造成實質財務損失。近日,一名車主在新竹發生交通事故,在保險經紀專業團隊協助下,成功主張「折舊損失」,最終獲法院支持,裁定肇事者須賠償新台幣 15 萬元。此案突顯車險保障內容的實質差異,也引發社會對理賠範圍與專業協助重要性的關注。
修復不代表無損失 事故紀錄影響轉售價值
該名車主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車輛的前保險桿、葉子板與大燈受損,雖由保險公司支付修復費用,表面上看似已無損失,但在日後轉售時遭車商指出有事故紀錄,因而被要求折價,造成實質財務損失,也讓車主意識到事故對車輛價值的長期影響。

在保險經紀人的協助下,車主蒐集事故發生前後的市場價格資料與鑑定報告,主張車輛因事故導致價值減損,應獲得「折舊損失」賠償。雖然保險公司初期拒絕理賠,但在提出法院判例與相關證據後,案件進入司法程序。
法院肯認市值減損 判決保險公司須賠償
新竹地方法院竹北簡易庭在 114 年度竹北簡字第 90 號民事判決中認定,即使車輛已完成修復,事故仍導致市價下跌,此類因事故紀錄導致的間接損害,應由肇事者負責賠償。法院最終裁定,被告應賠償車主新台幣 15 萬元,肯認事故造成的交易價值減損,車主成功爭取本可能遭忽略的補償。

投保方式有差異 專業服務助攻爭取權益
項目 | 自行投保 | 專業協助服務 |
---|---|---|
理賠協助 | 自行聯繫保險公司,處理理賠流程 | 專人全程協助,代表溝通 |
訴訟文件準備 | 需自行撰寫或聘請律師 | 提供範本與指導,協助準備文件 |
法律程序支援 | 自行摸索或聘請律師 | 提供專業法務支援與流程指導 |
勝訴機率 | 依賴個人能力與對方態度 | 有策略與案例佐證,提高勝訴機率 |
折舊損失主張 | 可能不知可主張,或無法有效主張 | 協助提出主張,成功爭取賠償 |
折舊損失有法可依 舉證關鍵影響成敗
根據《民法》第 196 條規定,若車輛因他人不法行為導致財產價值減損,車主有權提出損害賠償請求。司法實務中也有支持此類主張的案例,例如臺中地方法院 113 年度中簡字第 278 號判決,即認定事故造成的市場價值貶損可請求超過 10 萬元的賠償。

法院對於折舊損失的認定,通常需由車主負責提出相關證據,包括事故前後車價比較、市場估價報告,或第三方鑑定意見等。由於多數保險公司僅針對修復費用理賠,折舊損失須另行透過民事訴訟主張,是否有專業團隊提供協助,對最終結果往往具有關鍵影響。
保險選擇看得長 專業支援決定關鍵時刻
專家提醒,車險不只是比價購買的商品,更是一套在風險發生時提供支援的系統。投保時,應考量的不僅是保單內容,還包括背後的「人」與「制度」資源,特別是理賠協助、法律指導與專業代理能力。當事故發生,這些專業支援能大幅提升爭取合理賠償的機會,避免車主因資訊落差或法律知識不足而喪失應有權益。
本篇車險資訊由《創星保險經紀人》提供
保險相關問題可加入 TESLAGURU 官方 LINE 帳號 洽詢,將由特約保險代理人協助分析需求,並提供多家車險報價供參考。
選購特斯拉新車,可使用 TESLAGURU 的推薦連結 於官網訂購,或告知銷售顧問專屬推薦碼「10788」即可獲得 NT$8,000 購車優惠,若您在考慮購車或即將交付新車,可以加入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 領取新車交付指南及相關工具,若有任何問題,也可隨時透過 LINE 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提供即時協助。
如果您覺得 TESLAGURU 的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追蹤 LINE TODAY 並訂閱 Google 新聞,未來搜尋用車知識更容易找到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