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us Cars 近日宣布,旗下 Eletre 與 Emeya 兩款電動車將於 2026 年推出升級版本。這次調整雖然沒有大幅更動外觀,但在性能、車型編制以及配備層級上都有明顯強化。根據外媒報導,2026 年式車型已率先在中國公布售價,入門車型為人民幣 53.8 萬元(約新台幣 229.8 萬),高階車型則為人民幣 83.8 萬元(約新台幣 357.8 萬)
本文主要內容
Lotus 在 2025 年 4 月透過官方新聞稿表示,將重新調整 Eletre 與 Emeya 車系的編制。此次更新延續該計畫,並導入新的「600」與「900」標號系統,以清楚區分性能等級。外界認為,這項策略有助於提升 Lotus 在高性能豪華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主要對手包含 Porsche Taycan Turbo GT 與 Tesla Model S Plaid。
2026 年車型已完成編制調整並強化性能
Eletre 與 Emeya 導入全新的數字標號系統,其中 600 與 600 SE 代表中階動力,900 則鎖定高階性能定位。全車系均配備雙電動馬達與兩速變速箱,電池容量為 112 kWh(英國市場版本為 102 kWh),並支援 800V 高壓快充技術,官方公布的續航最高可達 610 公里。

性能方面,900 車型最大輸出約 675 kW(約 915 hp)。Eletre 的極速為 155 mph(約 256 km/h),Emeya 則達 160 mph(約 265 km/h),兩車皆可在不到 3 秒完成 0–100 km/h 加速。600 車型系列輸出則為 450 kW(約 603 hp),0–100 km/h 加速約需 4 秒,提供與高階車型明確的差異化選擇。
動力輸出已超過 900 匹馬力並配備專屬升級
600 車型標配 12 向電動座椅(含加熱與通風功能)與 15 支喇叭的 KEF 音響系統。600 SE 車型再新增 PDLC 電致變色全景天窗、20 向電動座椅(含按摩功能)、以及主動後輪轉向。至於 900 車型,則搭載主動防傾控制懸吊與 10 活塞碳陶瓷煞車,進一步滿足高性能需求。Emeya 900 與 Eletre 900 擁有相同配備,確保 SUV 與轎跑版本在舒適性與性能表現上維持一致。

全車系均搭載 22 吋 10 輻式超輕合金輪圈,可減輕簧下重量,進一步提升加速反應與操控穩定性。煞車系統依車型等級有所區分:600 系列配備 6 活塞前卡鉗,900 系列則升級為碳陶瓷煞車,提供更高制動力,特別針對高速或賽道使用情境而設計。
全球市場導入尚未確定僅限中國與歐洲
中國與歐洲市場已同步公布 2026 年款 Eletre 與 Emeya 的售價與配備。外媒指出,美國市場目前尚未有明確導入時程,Lotus 將依市場需求與定價策略調整布局。這代表 Lotus 已經在主要市場推動產品升級,但北美計畫仍需官方進一步確認。

項目 | Eletre 600 | Eletre 600 SE | Eletre/Emeya 900 |
---|---|---|---|
動力輸出 | 約 450 kW(約 603 hp) | 同 600 | 約 675 kW(約 915 hp) |
加速表現 | 約 4 秒內完成 0–100 km/h | 約 4 秒內完成 0–100 km/h | 低於 3 秒完成 0–100 km/h |
座椅配置 | 12 向電動座椅(加熱、通風) | 20 向電動座椅(按摩) | 20 向電動座椅(按摩) |
音響系統 | 15 喇叭 KEF | 15 喇叭 KEF | 15 喇叭 KEF |
特殊配備 | — | 電變色全景天窗、主動後輪轉向 | 主動懸吊、防傾控制、碳陶瓷煞車 |
輪圈 | 22 吋 10 輻超輕合金 | 22 吋 10 輻超輕合金 | 22 吋 10 輻超輕合金 |
電池容量 | 112 kWh(英國 102 kWh) | 112 kWh(英國 102 kWh) | 112 kWh(英國 102 kWh) |
最高續航 | 610 公里 | 610 公里 | 610 公里 |

值得一提的是,Lotus 與電動車產業的淵源相當深厚。早在 2008 年,第一代 Tesla Roadster 就是以 Lotus Elise 為基礎開發,雙方的合作不僅奠定了 Tesla 的電動車起點,也展現 Lotus 在輕量化車體與底盤工程上的專業。如今 Lotus 將經驗延伸至自家 Eletre 與 Emeya,持續強化其在高性能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力。
若您有意在住家或營業場所導入 Tesla Powerwall 儲能系統,以降低停電風險、提升供電穩定性,可透過全台安裝量第一的 Powerwall 原廠認證安裝廠商 崧象智能 LINE 官方帳號 預約諮詢,並享有本站專屬電機場勘預約折扣。
若覺得本站內容實用,歡迎追蹤 LINE TODAY、Google 新聞 與 Facebook 粉絲專頁,日後查找用車資訊更方便。若有任何問題或建議,歡迎加入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 聯繫。